协康会
「童姿乐全动疗法」给肢体弱能儿童一个无痛新体验
肢体弱能包括身体弱能或多重障碍,是属於特殊需要当中的其中一种。根据世界衞生组织(WHO)订立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系统—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肢体弱能儿童在身体结构及功能方面,会面对脑部神经控制、肌肉张力、骨骼成长、关节活动等问题;在活动方面,会因肌肉挛缩或不对称姿势问题,影响手脚活动、维持平衡、自我照顾及移动的能力;以致在参与日常家居生活、游戏、学习及社区活动时有困难,需要协助。1,2。
针对肢体弱能儿童的肌肉挛缩及姿势问题,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通常会使用拉筋的方式,帮助他们伸展筋腱,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然而,在这拉筋过程中可能引起不适,有些儿童会因肌肉的拉扯感受到疼痛,使他们难以放松心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情绪激动、大哭不止。对於这些年幼的儿童来说,疼痛的体验往往会带来恐惧感,让他们对拉筋疗程产生抗拒。有些个案知道将要进行拉筋,未开始便会先哭,大大影响整个治疗堂的进行。此外,拉筋的方法往往需要每天进行,才能维持关节的灵活性。这频密度对於儿童和家长都是一种挑战。
近年,有一种新方法名为「童姿乐全动疗法」(Total Motion Release for Tots & Teens, TMR Tots),是由美国资深儿科物理治疗师於2008年创立,它是透过系统化的评估和治疗流程,发掘儿童在体能活动中的潜在优势,并根据每位儿童的个别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放松训练。
从协康会儿科物理治疗师团队的临床经验中,「童姿乐全动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持久。许多接受过此疗法的肢体弱能儿童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不仅活动幅度及姿势得到了改善,还能更容易自主地运用自己的肢体参与各种活动。这样不仅有助於他们的体能发展,也能提升他们心理及社交情绪的培养,让儿童更加轻松自如参与日常玩乐和学习中。同时,物理治疗师会教授家居训练,让家长在家中进行姿位松弛,延伸治疗果效。家长尝试后均表示更易进行家居训练,子女亦更合作完成家居运动。
![]() |
||
儿科物理治疗师将儿童维持於特定姿势,让深层软组织及肌肉筋腱得到放松,达至改善姿势及活动幅度 |
![]() |
家长更容易执行家居训练 |
以下是其中一个例子:3岁的乐乐因为早产的关系,脑部出血以致左边身的肌肉张力增加及出现姿势控制的困难;对於传统的拉筋治疗非常抗拒,治疗堂时会大哭大叫。然而,当物理治疗师采用新疗法后,乐乐不再抗拒,有时甚至会因为太舒服而睡著了;进行了几次治疗后,他的活动幅度得到改善,锻炼各肢体的肌肉变得更容易,整个人的姿势对称性及动作协调性均有明显改善。家长亦发现他的进展明显,并表示进行家居训练变得容易,乐乐亦变得更活泼开朗。
总体而言,「童姿乐全动疗法」为肢体弱能儿童提供了一种无痛的治疗体验。帮助他们逐步解除体能障碍,使他们能够舒适地感受身体活动的新幅度,在没有压力和疼痛的情况下,探索他们的身体潜能,增强自主活动身体的信心。
家长如想了解更多「童姿乐全动疗法—无痛治疗新体验」,请致电协康会青葱计划23937555查询。
协康会物理治疗师团队
参考资料:
- Çankaya, Ö., & Seyhan, K. (2016). ICF‐CY‐based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 Current Steps, 79.
- Schiariti, V., Selb, M., Cieza, A., & O'Donnell, M. (2015).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Core Set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cerebral palsy: a consensus meeting.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57(2), 14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