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主内容开始

协康会

Think Bright - 理论基础

Think Bright的理论源自Vygotsky的贴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并参考Feuerstein的导引学习和Tzuriel的动态评估理论作研究基础,再作本地化调适。研究建议施教者先辨识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并将学习内容设於贴近发展区,然后按学习者目前的需要与能力,不断调整介入的程度,作为鹰架辅助,进行互动的导引过程,尤其针对提升学习者的思维技巧。过程中,学习者可获得正面的回馈和支持性的引导,使学习成为一种正面、自发、充满鼓励和内在满足的活动。

上世纪,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Lev Vygotsky, 1896-1934) 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中有一些很重要的观点是引领我们发展 Think Bright 的训练。

贴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维果茨基深信儿童透过模仿成人能够逐渐建立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他提出贴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的教学理念 (见下图):把「孩子不需协助而能做到的事」(即孩子目前的实际能力) 与「孩子就算有成人的指导也不可能做到的事」 (即超越孩子本身能力发展的界限) 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为「贴近发展区」(即孩子本身能力可发展的潜能区)。维果茨基的看法强调儿童的发展潜能,提倡师长的指导需要紧贴儿童的发展潜能,以提升儿童内在智能和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Rice, 2001)。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图:贴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的概念

 

维果茨基的理论主张学习的过程需由老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援来协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这个暂时性的支援 (鹰架,scaffolding) 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随著学生能力的提升,便逐渐将学习责任转移至学生的身上,最后让学生能主导学习,并经由学习建构出属於自己的知识 (Siegler & Alibali, 2005)。

此外,以色列籍的弗耶斯坦教授 (Reuven Feuerstein, 1921-2014)根据他很多的临床经验,提出其认知结构可变性(Structural Cognitive Modifiability) 的理论。他深信「认知发展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改变的」。这个理论的基础是人类认知发展可以通过导引介入的学习经验 (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 而得到改变。弗耶斯坦教授的认知结构可变性理论亦发展成为 Think Bright训练的骨干。

导引学习 (Mediated Learning):
与我们熟悉的传统、老师中心的主导教学 (teacher centred direct teaching) 不同,导引学习一般是透过一位成人 (老师或家长) 担当导引学习的角色,负责导引学习的成人存在於学习刺激 (learning stimulus) 和学习者 (learner) 之间 (见下图)。

导引教学概念图

图: 导引教学概念图

他必须以儿童为本 (child-centred),因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需要、动机、喜好等来挑选和调节学习内容,以达至有意思和有效果的学习。负责导引学习的成人与学习者的关系是互动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必要的协助与指导(scaffolding),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