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主内容开始

协康会

另类沟通法

「沟通」是人与人传递讯息的过程,其间可利用不同的传递工具,例如文字、表情、图画等。换句话说,沟通模式是由多种表达形式共同统合而成的,口语或非口语方式同样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口语」 (即说话) 是众多沟通形式之一,因此,不会说话并不代表无法沟通。对於一些有发展障碍或说话能力尚未发展的孩子,我们可透过其他的沟通方法来协助他们克服语言问题,如手势、沟通图咭等。虽然这些方法不及「说话」那么直接,但却可让孩子在最无助的时候提供一个补足的方法。以下便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沟通方法,看看你又认识多少!

简单手势/动作

  • 如用手指指示、点头、摇头等
  • 大部份人都能明白所表达的意思
  • 较难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颜色、味道等

手语

  • 通过双手不同的姿态和位置的变换代表不同词意,加上身体姿势与面部表情的互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具体事物
  • 目前本港流行的手语并非统一,同一意思的事物,但所使用的手形却不同,因此容易产生混淆
  • 由於手语有一定的表达方式,因此普通人未必明白手语使用者所表达的意思

以物换物

  • 用真实或迷你的物件来表达想要的物件或想做的动作,如将玩具饼交给对方以表示想要「饼」
  • 很多时会出现意思不明确的情况,因此接收者要用「系唔系」式问题来确定对方的意思
  • 较难表达物件以外的意思,如动作、感受等

沟通图咭

  • 用图咭来代表思想
  • 可使用单一图咭来表达意思或使用多张图咭来组成句子来表达意思
  • 能切合不同能力的儿童需要,如能力较差的儿童可使用单一的图咭,而有组句能力的儿童可以选择用两张或以上的图咭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如何选择合适的沟通工具?

在选择辅助沟通工具时,家长要考虑下列因素:

  1. 认知能力 ― 孩子能否适当地掌握所选择的沟通工具是取决於他的智能,如一个智能较差的孩子未必明白图画,因此较难使用沟通图咭来表达意思;
  2. 肌能控制 ― 在选择辅助沟通工具时,孩子的基本坐姿和手部肌能是必须考虑的。如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较弱,便难於使用手语,因而需要考虑其他的沟通方法;
  3. 沟通需要 ― 沟通工具必须能配合孩子的沟通需要,如要求、提问等;而有些工具则只能达到「要求」的作用,如以物换物,但却不能协助孩子提问;
  4. 携带度 ― 沟通工具必须能全天候使用,使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方便地使用;
  5. 其他因素尚有价钱、效率、耐用性、美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