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康会
口..口...吃....吃
「妈..妈..妈..妈,我想食..食..食..雪糕。」如发现孩子说话时词汇重覆、拖长语音、在不适当的位置中断或难於发出说话的第一个音等,他可能患上「口吃」。而说话不流畅,很容易会造成沟通障碍。
某程度上口吃是受心理影响,因此有些患有口吃的儿童会有古怪的举动,例如耸肩、眨眼、伸舌、甩头或回避别人目光等。
大部份学者均认为口吃是生理和心理因素互相影响而成。家族性遗传、中枢神经病变、大脑功能不协调、刻意模仿或环境压力等因素,都会造成口吃。而当孩子在说话时屡受挫折,便会引致紧张,继而失去说话的信心,造成恶性循环。
假口吃
二至五岁的幼儿很多时会经历「假口吃」。这个年龄的孩子在需要表达丰富的意思时,很多时只能在脑海中构思内容而未能清晰地以较长和复杂的句子表达出来,因此说话时便会显得结结巴巴。这种情况通常只会维持一至两个月,便会渐渐消失。家长如遇此情况,切勿过分担心,以免为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但若情况持续半年以上或有恶化现象,家长便应马上为孩子寻找适当的专业辅助。
给家长的建议
-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不要打断他的说话;
- 避免要求孩子在别人面前说话或朗读;
- 当孩子说话不流畅时,不要表现得不耐烦或要求他重说;
- 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口吃」问题;
- 多鼓励孩子尝试,从而建立自信心,避免责骂或直接纠正他;
- 鼓励孩子减慢说话的速度。
家长应避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否则会弄巧反拙,令孩子在说话方面的表现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