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主内容開始

協康會

孩子為何欠缺自信和自理能力﹖

現今以小家庭為主,往往家中的孩子便成為父母的寵兒和中心,很多父母為了表達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更會凡事為孩子計劃和預備妥當,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變得依賴,甚麼事自己都不動手去做,例如自己不主動穿好衣服、不自己吃飯、不會為自己的鞋帶打結,連剛剛玩完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也不願意將它們收拾乾淨或是放回原處。長此下去,孩子的「主動性」 便會因為父母凡事插手幫助而逐漸下降,孩子慢慢地喪失了自理的能力和對自己的責任感,不知道甚麼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也對自己的責任感到模糊,成為一個只懂「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王子。

父母為免「麻煩」

這樣性格依賴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一方面在心理上有需要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心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有些父母是因為「怕麻煩」 才凡事替孩子「代勞」,沒有耐性對孩子凡事作出交代、解釋事情的始末和解決事情的方法,更不願意為孩子不熟練的做事方法而「執手尾」,寧願自己快快將事情做完。無論是以上哪個原因,都有可能阻礙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叫孩子最終慢慢地失去了寶貴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因為兩者皆讓他們既不會動手主動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也不顧意去動腦筋來解決擺在面前的困難,只會一味地望著父母,等待著他們的幫忙,為自己出頭和解決問題。當他們長大以後,也對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表現得漠不關心,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缺乏積極態度,更加不懂得關心別人的需要。

指示孩子「親力親為」

父母若是要培養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日後建立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那就必須從小開始加以培養。 對於三至四歲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較難掌握複雜難明的事情,故應該以具體及簡單易明的指令,指示孩子做好應該「親力親為」的事情,也不要讓孩子以為別人的「代勞」是一件應該做的事。另外,孩子這時建立的對錯判斷和價值觀,都有賴父母日常對他們的教導和灌輸。

提升孩子的自信

若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能力廳,當孩子做對事情便要讚揚鼓勵一番﹔若是孩子在嘗試中犯錯,也不要嚴厲的責罵,應該與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孩子總結經驗,在失敗中再次「站起,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孩子的自信。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